“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全国律协会长王俊峰接受采访时向记者提到最多的一句话。作为一名法律人,他认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如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讲到,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的供给”。
王俊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去年司法部重新组建以来,全国司法行政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努力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让群众随时随地随身获得法律服务。
王俊峰表示,“广大律师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依靠法律实践者的天然职业优势,在公共法律服务中不断作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记者曾在今年1月的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上获悉,2018年,司法部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为全国65万个村(居)配备法律顾问,目前覆盖率已达到99.9%;在全国城管系统推行“律师驻队”法律服务模式,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组织律师为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各地律师直接联系和服务民营企业超过5.6万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4万余起,提出法律风险防控建议7.8万余条,有力支持和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今年2月21日司法部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会议,又吹响了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集结号、冲锋号!